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没买到学区房、没上名校的家庭,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吉吉pure 慢成长 2023-05-17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欢迎扫码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最近,我一个朋友挺发愁的:

 

她家娃快上小学了,本来已经早早买好了学区房,对口的也是重点小学、中学,以为这么一条龙下来,孩子的教育环境,算是妥了。

 

但没想到,政策一年一个样,最近疫情缓和,小学开始报名,结果邻居们都心神不宁,说是等到孩子升初中那会儿,大概率会像一些城市已经改革的那样,变成抽签,孩子到时能上啥学校,全靠运气

 

她急了,又赶忙打听好的私立学校,想着万一抽了一般的初中,也能在小学时攒多点竞争力,但私立也不好进,而且进了也不能保证什么,她觉得很无力,和我诉苦。


 

同为当妈的,早些年我可能还没太深刻的感受,但这两年,随着自己娃也要上小学、身边也不少朋友在折腾着学区房,真的是要感慨一句:

 

为人父母,那份对孩子付出的心,都是一样一样的

 

我安慰朋友:好歹你还有学区房、有机会上重点,瞅瞅我,别说现在住的不是学区房,就算买了房,也没啥用啊。


 

 

之前分享过,小叶子当年因为我工作地的关系,生在了香港,拿的是香港的证件,我和老公又都是深圳的新移民,买房、换房那会儿,主要图离工作地近、小区环境好、改善自住,压根儿没想到啥学区的事儿
 
等这两年真正想到了,也跟着傻了眼:
 
如果想上公立重点,先要有好学区的房子,深圳这房价,呵呵……重点是,买了房,基本也没啥用,因为孩子属于非深户,按积分入学标准、一类一类往下排的话,最热门那些学校,分肯定不够。
 
而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去香港读,也各有弊端和限制,都不是多好的选择、甚至不是选择。
 

我也一度郁闷啊,毕竟名校的升学率、中高考成绩摆在那,谁不想为孩子争取到一个更好的环境、增加未来考到好学校的概率呢?
 
但我转念一想,好学校也不代表全部啊
 
肯定会有人得意、有人失意,“得意”的话,我算是了吧?至少从高考结果上来看,是全省前100,全国排名前几的大学。
 
可这一路走来我知道,那并不是一份高枕无忧的保障,也不存在着永远的优越感;
 
走到今天,或许有名校经历视野的影响和加持,但更多的,还是靠自己摸爬滚打、一个坑一个坑踩过来的
 
那“失意”的呢?名校里成绩一般的、压根儿就没上啥学区名校的,才是真正的大多数,这些孩子的未来,就一定黯淡了吗?
 

其实人生是场长跑,在任何阶段,都有暂时“领先”,以及暂时“落后”的;人生也不止一条赛道,在这条跑得不快、在其他跑得快、跑得好,后来居上的人,比比皆是。
 
而且只要是“考试”,就只能做到相对、而不是绝对公平。
 
 

 

对孩子们来说,不能都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确实不公,但这种现象不可避免,而且将会一直存在
 
就像刚刚过去的周末,连看两个综艺,都让我很感慨“公平”这件事
 
一个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公认的实力派孟佳,在第三次公演中被淘汰了,特别让人惋惜。

她唱跳能力都很优秀,但因为拿到的曲目是慢歌,现场表演没有快歌那么受欢迎、加上不被观众熟悉,所以分数很低;

 
而另一个节目《脱口秀大会》更刺激,第一场突围赛,就直接淘汰了上一季的第三名思文,还有节目组请来的一位脱口秀大牛周奇墨。

 
为啥呢?因为赛制是1对1pk,对手都是现场挑的,于是就会出现“不公”的结果:当强者遇到强者、其中一位强者注定被淘汰,而弱者遇到弱者,一位弱者反而能晋级……
 
这俩比赛的重要性,对“孟佳”、“思文”们来说,不亚于高考,过了这关拿下好成绩,意味着一浪又一浪的资源、流量、发展机会。
 
可是,规则就是如此呀,和咱们关心的学位房、名校与孩子未来的关系,其实也挺像:资源有限,有人得意,就一定有人失意。
 
而我更在乎的,是孩子如果没有抽中一个好歌、没有在一个选拔标准下占到优势,ta还可以做什么,在未来依然过得好?


好像孟佳,虽然淘汰了,但她在姐姐里幕前幕后的故事很圈粉,未来一定也还有别的机会,她今天的舞台表现和口碑,也得益于之前在女子唱跳组合Miss A(现已退团)里的长期积累;
 
思文周奇墨也是,不断能原创并表演出好段子,才是生产力,其实真正有才华,也不会一直被埋没的,这个时代,机会真的很多。

 

 

回到孩子,无论是作为有幸进入名校的“少数人”,还是暂时没能享受到最好教育资源的“多数人”,咱们都关心:
 
要提供怎样的支持,能让孩子在他们自己的未来,多获得些“筹码”?
 
我觉得,除了房子和学校,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最近很多妈妈和我说,看了小叶子独立参加夏令营,觉得她很棒。
 

其实这是我和她爸爸商量的,每年都希望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夏令营只是形式,我看重的,是参与过程中,孩子能积累体验到的那份“独立”、“合作”、“勇敢”、“自我管理”。
 
我又为什么会去研究牛津树sight words的陪学心得让娃学编程
 
也是看重这当中所能培养到的东西,比如坚持、学习习惯、逻辑思维力、创造力……
 

14年前还没有iphone,10年前还没有微信,《未来的工作》作者写道,现在90%的全职工作岗位,在未来20年会消失。
 
也就是说,那些我们用尽全力,才让娃孩子上得了的学校、从事的工作,从来就不是铁饭碗,他们很可能会随时失业。
 

而什么样的孩子最可能战胜人工智能、在新世界里不但能生存?还能生存得好?拥有幸福力?
 
其实是那些拥有机器所无法取代的品格和技能的孩子:
 
  • 不光懂得知识,而是掌握知识与迁移知识的学习力与创新思维。

 
  • 不光会解题,而是拥有能适应未来生活挑战,应付改变、灵活沟通、解决困难、理解新事物的社会情感技能

 
  • 不光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能自我感知幸福、也有能力为别人带来幸福的积极乐观、社会情怀

 
……
 
所以我们日常会怎么和孩子沟通、在孩子面对挫折和挑战时如何鼓励孩子、怎样培养孩子对阅读、对学习的终身爱好和兴趣,怎样带孩子感受多元文化、去到美术馆、博物馆、不同的城市和国家开眼界……
 

这些都是软实力的一部分,也是我和花时间不断在学习、践行和努力分享的。
 
真正的“鸡”娃,是一件需要长期主义、“慢成长”的事儿。就像我曾经分享的那样,很多事,要走过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份礼物。

 

 

除了我们自己努力多多分享专业和自己亲身陪娃的经验,我有个想法也很久了,就是希望能够有更多人,来一起组成个“智囊团”分享你们的故事
 
比如,我特别想知道:
 
  • 那些名校毕业的孩子,回头看,有哪些关于考试和人生的“真相”,想要分享?

  • 那些没有上名校,却依然考了好成绩的孩子,是如何做到的?

  • 那些周围资源、学校环境不如名校的孩子,是如何做到自律、热爱学习的?

  • 那些考试失利、却在未来拥有了理想人生的孩子,是如何“逆袭”的?

 
不管是用过的方法、笃信的理念、还是遇见过什么人、有什么样的感悟,如果你自己经历过、或者知道有人经历过,我特别想和你聊聊然后把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这件事让我特别“兴奋”,不仅仅因为我当妈前曾经是个记者,现在也一直坚持“我手写我心”;
 
还因为我对“故事”和里面每一个鲜活的人,都特别感兴趣,过去参加各种课、心理剧,我总是容易触动心弦、甚至感慨落泪,因为在那些故事里,我不但会看见他人,也会看见我自己
 
既然要做成百年老店,我和花时间希望陪着大家,用更长、更久的视角,给到现在的迷茫,一些光亮和启发
 

也但愿我们能穿越眼前的困惑,早点知道对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这一生,在当下,我该抓住什么,珍惜什么
 
我会持续分享,也等你的“好故事”❤

  • 微信:mancz003(添加备注“我有故事”)

  • 邮箱:56969791@qq.com(标题请带“我有故事”)


 —END—

你好,我是吉吉
一个喜欢掏心窝子分享的二宝妈一个致力让所有人看见所有人的写作者、教育者慢成长是我和花时间原创的亲子号会持续输送解决方案、希望与勇气想围观我们的日常欢迎添加我们的私人微信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
关注慢成长,还有更多吉吉和花时间用心写的文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